这个儿童节,给孩子一堂自然教育课吧
2020-06-01

这个“六一”,显得尤为特别。

 

随着孩子们陆续返校,“神兽回笼”的欢乐场景,也让人们格外体会到自由呼吸和鸟语花香对于孩子的可贵。而反思也油然而生:我们与自然的该如何相处?未来会怎样?

 

说到未来,不免会想到教育。或许除了学校里的学科和专业教育,更多的“课堂”,是来自广阔的自然和社会。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带着孩子们重返自然,尽情撒野,让自然的万千色彩和缤纷生命,滋润孩子的童真,启迪孩子的未来!这将是最特别的儿童节礼物!

 

如果你能和球球一起,读读下面这几个孩子在自然中发生的故事,或许会对自然教育有更多的理解和感触吧。

 

01自然教育让我成为熊猫守护者

 

四川平武是大熊猫的故乡,环境教育讲师徐佳在那儿支教了3年。她了解到,当地有些孩子到了初中,还没去过隔壁9公里外的村子,对家乡的认同感很弱。为此,徐佳引入了自然教育,通过引导孩子们在交流和观察中变得开朗,并开始为家乡作为熊猫保护地深感自豪。

 

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将这种积极的影响,传递给家长、老师,甚至校长,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大熊猫的守护者。

 

02青藏高原上的自然传承

 

尤鲁青是一名常年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自然教育的女老师。自2018年以来,她所在的青海省环境教育协会组织了500多场自然教育活动,带领家乡的孩子认识三江源头、高原水塔对于中华大地的重要意义。

 

蒙古族女孩阿丽腾托雅在活动中体验了野外工作的严苛环境和山势高陡,亲眼在红外相机中看到“传说中”中的雪豹、豺、狼等各种动物,也让她终于理解了作为巡护员的父亲为什么常年不在家,并从内心开始尊敬父亲的这份工作。

 

03爱上江豚的武汉男孩

 

五一刚过,武汉解放公园湿地科普馆的卜昭俊老师便忙碌起来。受疫情影响,科普馆已经闭馆3个多月。为尽快恢复正常活动,她请来了小助手彭圣皓。小彭是一名初二学生。3年前,他还是只喜欢在家里打电玩的“宅男”,没想到一次江豚主题教育活动彻底改变了他。

 

在白鱀豚馆他了解到江豚保护的严峻形势,深深为长江“微笑天使”的处境感到心痛。从此,他主动查阅相关知识,成了班里的自然达人。他还积极影响身边的家人、同学,并且连续3年暑假作为志愿者,前往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向渔民宣传保护江豚的重要性。 

 

像这样的改变还发生在很多孩子身上。由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和战略合作伙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启动的环境教育项目,从2014年至今已经5年了。我们依托专业团队和环境教育从业者,累计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受益公众超10万人次。

 

今天的孩子无可避免地生活在被电子产品包围的时代。现代生活带来的儿童与大自然的割裂,会导致伴随身心问题的“自然缺失症”:对自然缺乏起码的尊重、忧郁症和专注力差、肥胖等健康问题增加、缺乏创新思维、缺乏同理心和团队合作能力,缺乏耐挫力等等。

 

比起电子产品所虚拟的世界,带领孩子主动走进自然,去感受万物和谐之美,孩子们似乎更能够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将来的他们或许会成为老师、科学家、商人、公务人员甚至是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决策者,你准备好了吗?

 

期待你的支持,

让我们拥有改变世界环境的权利和能力。


又发现一只黑脸琵鹭
28日上午
又发现一只黑脸琵鹭
守护野生大熊猫
上线时间:
守护熊猫家园,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熊猫和谐共生。
点亮东北虎回家之路
上线时间:
东北虎是全球最濒危的物种之一,修复与改造东北虎及其猎物的家园,增加野生东北虎食物资源。
共同守护濒危物种
上线时间:
留住濒危物种,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用教育守护濒危物种
上线时间:
为了更有效地守护它们,除了协助在地专业团队开展对濒危物种的巡护监测和救助等工作之外,我们正通过多元的教育的方式,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濒危物种的了解与关注,将保护理念和行为渗透公众日常生活,形成真实力量。
WWF北京代表处CEO卢伦燕在可持续消费高峰论坛上发言